
以病人為中心,讓「家」成為最好的透析中心
各位會員大家好:
面臨醫療體系病人屬性高齡化、慢性病與共病症增加,科技浪潮正在翻轉的現在,腎臟護理師的角色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契機,回顧過去,我們共同走過醫療制度的推陳出新、透析技術的持續進步,以及病人照護模式的轉型;展望未來,我們更需以積極的態度回應社會脈動與國家政策,攜手開創腎臟護理的新局。
在國家醫療政策的引領下,「居家血液透析」逐漸成為焦點,這不僅是因應透析人口逐年增加與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策略,更是回應病人對生活品質與自主選擇的渴望;居家血液透析讓病人能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接受治療,減少舟車勞頓,同時也提升了照護的彈性與人性化,這也符合文獻顯示更頻密的血液透析頻率與增加透析時間可改善血壓與血磷控制、提升生活品質,又可依病人個別性給予個人化處方與追蹤可量測的品質指標為方向。
今年6月,健保署啟動「全民健康保險居家血液透析試辦計畫」,規劃在未來8年內逐步將居家血液透析服務擴大至約800名病人(約占全體血液透析人口的1%)。此舉顯示,國家層級已將居家血液透析定位為兼顧品質與可近性的在宅醫療里程碑。居家血液透析並非新技術,但由傳統的只在醫療院所進行血液透析治療轉移至居家操作需要以「新系統」的整合式照護模式思維執行,居家血液透析真正落實,需要的不僅是技術的支持,更需要完整的教育,感謝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願意透過學術研討、教育訓練、臨床實務交流,持續引入最新的知識與技術辦理各種形態教育訓練,為腎臟護理師爭取更佳的專業地位與資源,使腎臟護理師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我們不僅是臨床操作的專家,更是病人生活的夥伴、健康管理的導師,未來培養病人及家屬的自我照護能力、評估與降低居家透析的潛在風險、運用遠距與數位科技確保安全,都是共同努力的重要課題。
在此同時,我們正身處資訊時代,醫療數位科技正逐步滲透進臨床與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居家血液透析護理師必須具備「跨域學習」的能力,懂得如何解讀數據、如何應用資訊平台與病人溝通、如何透過遠距監測來維持照護品質未來的護理師,不僅要會操作機器,更要能理解背後的原理,掌握其潛在風險與優勢,唯有如此,才能在第一時間為病人提供最安全的照護,並將新技術真正轉化為臨床助力,同時,我們亦不能忽視「軟性能力」的養成,提升醫療團隊間、病人、病家間溝通能力、心理支持,都是護理師不可或缺的素養,因為,病人需要的不僅是醫療處置,更是全方位的支持與陪伴。
腎臟護理的未來,並非單一領域的努力所能達成,而是需要我們與醫師、營養師、藥師、心理師、社工師等多專業團隊密切合作,共同形塑病人為中心的照護模式,更重要的是,要攜手病人與家屬,讓他們不只是被動接受照護的角色,而是積極參與自我健康管理的夥伴,讓我們一起秉持初衷,在專業上精益求精,在心靈上保持溫度,並勇於迎接新挑戰。
共勉與祝福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 理事長 陳慈君 敬上